一份来自《中国广告》年轻人的专属表达

2023-04-09
图片



图片


图片

可以是随处可见的广告灯牌



图片

可以是下班途中打开的带货直播



图片

可以是在创意巡讲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案例



图片

也可以是采访镜头下了解的行业知识






广告无处不在

也随着我们对行业的深入

对广告的认知有了全新的认知

带着对行业的幻想

进入了创意帝国









一段“超饱和”的


Supersaturated

Learning

学习经历



严格来说,我并不能算广告“圈内”的新人,但在《中国广告》实习的这段时间内,无论是采访、撰文、排版、选题、剪辑、项目执行,我都有所涉猎、有所学习,这其实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我们在职业选择的迷茫期总是会问自己“到底要不要把兴趣当成职业?”这个问题于我而言也是一样的。


“兴趣成为了职业会不会让我从此产生厌恶?”


“没有兴趣的职业是不是早晚都会厌倦?”


但在最近我有了自己的答案——“让工作成为你兴趣的一部分”。解决事情的方案永远不止一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在增强。正如这篇特别的稿件一样,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式来处理brief,让它成为自己兴趣的一部分,让工作不再单调乏味。让传统纸媒怎么在这个时代依然焕发它的光彩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brief,不是吗?


“我想做的决定我能做的。”


我们通常会听到一种说法——“有问题,就会有答案”,这也正是胜加为知乎提炼出来的宣言,而我在这段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往往是——


“在答案之后是新的问题。”


问题的终点不一定是答案而是新的问题,为何这样说?对于提问者/解答者而言,无论是品牌主、代理商、记者等任何身份,对于一个主题的提问和解答都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来进行组织和构思,而跨圈层的交流往往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从他人的视角了解到自己的行业是种别样的体验。


从大学课堂到社会工作,学习将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文字,甚至一次天马行空的交谈都将成为“big idea”。学习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整个成长的过程。


Keep thinking,keep studying.



一张自我的


Paint a portrait

of yourself

“画像”



提到年轻人,很多人在自己的脑海中就有了自己的搜索引擎,#00后整顿职场,#00后真的是垮掉的一代吗?


如果只通过自己的个人经验就想代表所有年轻人,我相信很难有人能具象地概括出广告圈的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媒介渠道的丰富,在此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几乎是在每个成长环节都在接收不同的消息,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都十分巨大。


以我而言,我的学习根本无法和互联网进行割舍


当我**次走进《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电影院,我立志要成为一名动漫设计师,实现国漫宇宙,我买来了**部ipad,报名了网课;当我**次迷上一部影视作品和综艺时,我立志要学会视频剪辑进行二创,甚至想成为大厂的剪辑师……


所有的一切甚至不需要在课堂上学习,在空暇时间刷手机就可以让我学到很多,学习变得和呼吸一样自然。带着目的去学习,是我学习中得到收获最快速的一种方式。


当然最后我什么都没成为,我好像什么都没有得到,但我又得到了很多,我靠这些自学的技能为自己的高校设计了院徽、发表了专属于自己的表情包、运营着自己的视频账号、为杂志社做了电子会刊。


不知不觉,我得到了很多,无关乎多么高大深远的理想,只关于“不负自己”,做斜杠青年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广告圈的年轻人就如同每个个体一般,有标签,但从不定义自己。


图片


分享